4)第413章如此谨慎斟酌_奋斗在开元盛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哑然失笑。

  “复核死囚,非政事堂的责任!”

  大唐朝开元年间,一年要砍多少颗脑袋?

  少则十多颗,多了好几百!

  如果每一位死囚,都需要张九龄亲自过去,面对面地问上一句,你可有冤屈?那他还是堂堂的大唐首相吗?不如叫牢头更贴切吧?真到了那时候,张九龄也犯不上坐镇政事堂了,直接搬一个小马扎,在大理寺牢房门口一坐,多省事,还省得来回地跑,老胳膊老腿的……

  再说了,大唐典章之中,也没有不给这些死囚犯喊冤的机会啊。

  死囚监斩,地方上不说了,就说在长安、洛阳这样的都城之中,必须有三位人员监斩到位,才能砍头。

  第一个,行政官员。

  或者是河南府的官员,或者是刑部、大理寺的官员,人家负责发号施令。

  第二个,金吾卫。

  人家负责保障安全,万一碰上个不开眼的想劫法场呢,金吾卫这种天子亲卫,就要勇猛作战了。

  第三个,监察御史。

  这里面也有监察御史的事儿啊?他是干啥去了?

  两点。

  一来,监督流程、程序,举例如下,开刀之前得验明正身,得确定是该挨刀那哥们挨刀子才行,这个程序不能少了,以防被人李代桃僵,把真正的死囚犯给偷走了。

  二来,查冤。

  啥意思?

  就是在开刀之前,问问死囚犯,今天可就砍你脑袋了哈,你有啥冤屈不?

  死囚犯,有骨气,说没有,那就别客气了,成全人家这份骨气,砍他!

  但是,死囚犯说有的话……

  行嘞,事儿来了。

  不管死囚是贪生怕死还是确实有冤屈,作为监察御史,在这个时候,必须叫停开刀问斩的这个程序。

  然后把死囚犯带回大牢,对整个案件重新复核。

 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,负责的监察御史发现,这货就是拖时间呢,那就简单了,形成个公文上报,上头批复之后,重复开刀问斩的这套流程。

  但是如果发现确实有冤情,负责的监察御史,有资格提出重新审理案子的权力。

  当然了,具体是不是重新开审,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很多具体的因素,什么政治博弈啊,什么流程审批啊,特麻烦,不多说。

  但是,很明显,这是大唐,在制度上,对所有死囚给出来最后的一次活命的机会!

  也就是说,安禄山如果确实有冤屈,不是不给他喊冤的机会,而是时间窗口还没到——等到了断头台,你不想喊冤,监斩的监察御史还得上赶着问你呢,有没有冤屈啊?

  至于现在,即便安禄山真的有冤屈,也不是派遣大唐首相亲自面见他的理由!

  所以,人家张九龄才差点笑出声来!

  张九龄在这一笑,李老三就有点不好意思了,他也突然意识到了,自己听了史思明的话,就往政事堂传口谕“谨慎斟酌”,这件事情,办的,有点欠妥。

  到了现在,他在算是弄明白了,为啥张九龄平常挺懂事、挺干练的一个人,听到这个话题,顿时就硬邦邦地甩出出来一句,然后还不厌其烦地把这几天的工作细节全部汇报了一遍。

  敢情这是告诉他这个天子,程序我又复核了一遍,没毛病,你不能说我政事堂不干正事吧?

  至于你对结果不满,对不起,我不管!

  他甚至联想到了刚才,为啥张九龄明明不同意自己返回长安,却突然吐了口,这是交换呢——这事我给你面子,下件事,我可就不给你面子了,你也别不痛快,一来一往,咱们扯平!

  嘿,你说这事办的,真尴尬!

  不过,李老三好歹是堂堂的开元天子,登基二十余年,把大唐治理得歌舞升平,总不能让首相对几句就说不出话了,他还没那么废物。

  想了想,李老三开口说道:

  “朕倒是听说了,安禄山塞外兵败,另有因果……

  这样吧,既然已经说到这件事情了,咱们就听听幽州方镇那边怎么说的……

  正好。

  有位幽州偏将,史思明,正在殿外,咱们不如把他叫进来,听他说说……”

  说完之后,李老三就要下令。

  却突然有人一声高喝。

  “陛下且慢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c0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