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二十九章 医家儿女_金匮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又显得不负责。

  “麻黄这味,只怕要减半吧。”

  这方子又改了一道。

  再往上,还有太后呐。

  历代的太后都差不多,都指望着儿子活着,当太后自在,是皇帝的妈,这要是儿子死了,媳妇就成了皇帝的妈,太皇太后不饿死就算人类美德故事了。

  太后怕皇上死的心是真真的,但是天下大多数的老太太,对医学的了解都是不对的,历朝历代无不如此。

  “我听人说绿豆煮了败火,生茄子也管事儿,要不这味药里加二两绿豆吧。”

  你在民间行医,可以大吼一声:“老太太,不爱看就另请高明。”

  民间医生有各种狠话:

  “怎么才把人送过来!”

  “你是医生啊!还是我是医生啊!”

  “保大人,还是保孩子?”

  但是太医不行啊,有一首曲儿叫《百滚汤》,专道太医的苦处:

  “病人是娘娘,家属是皇上,跪着请脉,磕头灌汤。进出金瓦红墙,每天提心吊胆,惊恐万状,哎,一朝君王死,免不了将身丧。”

  领导改你的方子,是看得起你。

  你只能老老实实地把方子改了:

  免柴胡,麻黄减半。

  然后把药煮成绿豆汤,给皇上灌下去。

  皇上喝完,小太监递上茄子,往皇上嘴里硬杵,八寸长的南方长茄子,插不进去恨不得用脚往里踢。

  老太后一脸慈祥:“我儿终于有救了。”

  到半夜皇上嗝儿瘘一声,就这么崩了。

  然后大家开始追责,发现每一个命令都没有书面的。

  太医令勾掉了柴胡还好,宰相要求减半就没落到纸面上,老佛爷说给茄子那事儿,总不能让老佛爷承认自己害死儿子吧。

  最后太医院把开方子的医生二十大板,轰出太医院,这就算是皇家的恩典,给你留了一条命,你那打烂的屁股,就是名医的标记物。

  这种事情有一次,医生们就都明白了,从此开的都是温和甜汤,甘草、菊花、黄芩、枇杷、红豆、大红豆、绿豆、芋头,剩下的基本就靠皇上自己硬扛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楚地大疫,太医署完全起不到该起的作用。

  太医署头两个月都在为药物方案、以及派谁去疫区争吵不休,最后想了一个好主意,他们把病人的痰取了,往里面加茶、绿豆汤、豆浆、豆腐脑、黄酒和开水,看看到底哪个能让痰里的泡泡消失,就给百姓推荐这类饮料。

  这场大疫当中徐知训是真正剖开了死者的肺和心(这得跟死者家属商量),观察了死者脏腑损伤之后,才开始开药的人,从这点来说,徐知训比太医署加起来都要高明。

  徐曾经对徐咏之说过:“在民间当郎中,也不在太医院做供奉。”

  确实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,而是真正理解了太医署的逻辑之后,才发出的感慨。

  熊世海这样的太医,如果不愿意侍奉君王,能很好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c0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